第一步:立即關火斷熱源
第二步:覆蓋窒息滅火(首選方法)
第三步:輔助控溫(火勢稍大時)
絕對禁止的操作:
嚴禁用水潑澆:水的密度比油大,會沉入油底并快速汽化,產生的蒸汽將熱油推向四周,形成 “油爆”,飛濺的熱油可燙傷 3 米內的人員,且會引燃地面可燃物;
嚴禁移動起火油鍋:高溫油鍋手柄易燙手,移動過程中熱油晃動易溢出,若油鍋傾倒,會導致火勢快速蔓延至地面、櫥柜;
嚴禁用風扇、油煙機降溫:風扇或油煙機的氣流會加速空氣流通,為火焰提供更多氧氣,使火勢加劇,甚至可能將火星吹向其他區(qū)域。
特殊情況應對:
烹飪時專人值守:油炸、爆炒時避免離開廚房,如需短暫離開,需關閉燃氣灶閥門;
控制油溫與油量:油鍋油量不超過鍋容量的 2/3,避免油溫過高(可通過油溫計監(jiān)測,或觀察油面:無青煙、油面平靜時油溫適宜,出現(xiàn)青煙則油溫過高);
配備專用滅火工具:在廚房灶臺旁放置 1 條滅火毯(建議選擇硅膠材質,耐火溫度≥500℃),便于快速取用,避免因尋找滅火器延誤處置時間。
小型設備充電火災(手機、充電寶、筆記本電腦)
快速斷電:若充電器或設備外殼冒煙、起火,立即拔掉電源插頭(若插頭過熱,需用絕緣手套或濕毛巾包裹后拔除,防止觸電);若充電線短路起火,用絕緣剪刀剪斷電線(遠離身體,避免火花濺傷),禁止用手直接拉扯電線。
滅火與防爆:火勢較小時,用干粉滅火器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對準起火部位噴射(手機、充電寶起火需重點覆蓋設備外殼,防止鋰電池爆炸);若設備已出現(xiàn)鼓包、冒煙,禁止擠壓或澆水,將其轉移至空曠、不易燃區(qū)域(如陽臺瓷磚地面),等待其自然冷卻,避免爆炸碎片傷及人員。
電動車及電池充電火災(家用電動車、電動自行車電池)
緊急斷電與撤離:電動車在室內充電時起火,立即關閉充電插座電源(或拔掉充電插頭),若火勢已引燃車身,禁止近距離撲救,立即撤離至室外安全區(qū)域,關閉房門(防止煙霧進入室內),撥打 119 報警。
專業(yè)滅火配合:消防人員到場前,若火勢較小,可使用水基滅火器或高壓水槍冷卻電池區(qū)域(鋰電池火災需持續(xù)降溫,防止復燃);若電池已發(fā)生爆炸,需遠離起火車輛,避免爆炸碎片和高溫氣體傷害,由消防人員使用專用滅火劑(如鋰電池滅火凝膠)處置。
鋰電池火災特殊應對:鋰電池起火后會持續(xù)釋放有毒氣體(如一氧化碳、氟化氫),處置時需佩戴防毒面具或濕毛巾捂住口鼻,保持室內通風(打開窗戶,禁止使用空調、排風扇,防止氣體擴散);滅火后需持續(xù)監(jiān)測電池溫度(用紅外測溫儀檢測,溫度降至 50℃以下方可停止),鋰電池 “熱失控” 可能出現(xiàn)復燃,需靜置 24 小時以上。
充電環(huán)境保護:若充電火災引燃床鋪、沙發(fā)等可燃物,在斷電后,用濕棉被覆蓋燃燒物,壓制火勢蔓延;禁止在充電設備周邊堆放易燃物(如紙張、衣物、書籍),避免火災范圍擴大。
選擇合格設備:購買充電器、充電寶、電動車電池時,選擇具有 3C 認證的正規(guī)產品,禁止使用 “三無” 產品或改裝設備;
規(guī)范充電行為:手機、充電寶充電時間不超過 4 小時,避免整夜充電;電動車及電池禁止在室內、樓道充電,需在室外專用充電棚(配備消防設施)充電,充電時間不超過 8 小時;
優(yōu)化充電環(huán)境:充電設備放置在堅硬、不燃的表面(如桌面、瓷磚地面),遠離床鋪、沙發(fā)、窗簾等可燃物;充電器避免被衣物、被褥覆蓋,防止散熱不良導致過熱起火。
安全優(yōu)先:無論油鍋還是電器充電火災,若火勢超出個人處置能力(如火焰高度超過 50 厘米、煙霧濃度高),立即放棄撲救,優(yōu)先組織家庭成員撤離,確保生命安全;
及時報警:撤離后第一時間撥打 119,清晰說明火災類型(如 “廚房油鍋起火”“手機充電起火”)、家庭地址、起火部位、人員撤離情況,便于消防人員攜帶專用裝備快速處置;
事后檢查:火災撲滅后,由專業(yè)人員檢查電路、燃氣管道(油鍋火災后)是否受損,更換損壞的電器、充電器,修復受損設施,避免再次引發(fā)火災。